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福慧雙修得自在 花蓮精舍伴大眾領略自利利人的福德

法鼓山花蓮精舍於3月5日上午10點,禮請法鼓文化編輯總監果賢法師以年度祝福「福慧自在」為題,引領大眾如何用佛法來成就福慧雙修與悲智雙運,引導我們學習菩薩發大菩提心而健康修行的智慧。

主題年的緣起,來自聖嚴法師依當時社會需要而提出的祝福與期許。主題年的勉勵法語,也成為法鼓山安定社會的一股力量。今年的主題為「福慧自在」,前兩字是方法、後兩字是結果,互為因果的關係。附標「修福修慧,大家平安健康;六度萬行,人人身心自在」則為行動方案。

或許每個人的焦點不同,有人在培福有人著重修慧。法師述說佛法故事讓在場聽眾受用良多,提醒學佛修行要福慧雙修,不論是樂善好施的修行人或獨修智慧的修行者,都不應偏於一邊。有了慧解,還要實踐培福,也就是「福慧雙修」,解行合一。修福報是慈悲行,利益眾生對眾生的關懷,用客觀的方式處理事情。修智慧來解脫煩惱,放下我執,用行為影響他人,創造自利利人的情境。利益眾生來得身心自在。這就是福慧自在的中心思想。

法師勉勵大家,有福行才能成就福果,佛教的度眾生的概念為六度萬行體中圓:布施自己的財物、時間陪伴、分享佛法,就是所謂的財布施、法布施和無畏布施;持戒自己的業不造作;忍辱自己不起瞋恚煩惱心;精進自己努力不逃避責任;禪定自己保持心定沈穩;智慧自己離相清楚面對。所以聖嚴法師送給我們的三個最好禮物為禪修、心靈環保與菩蕯戒,無非就是希望我們能得到世出世間的福報。

「慧」是從戒、定而產生的。「慧」有兩種,一種是世間慧,一種是出世間慧。世間慧從知識學問而產生;出世間慧就是無我的智慧,也是無我而產生大慈悲的一種智慧,這一定要經過悟境才能夠達到。所謂悟,也就是自己從修持戒與定,而能夠轉變你的人生觀,或自己的人格。能力高、知識高,只能稱之世智辯聰,「聰明鬼」因為我見、我愛、我慢所以不會老實修行。法師説一個人的缺點往往是優點的過度發揮,必須要用方法轉念至出世間慧,相信緣起性空,相信般若空慧才是無我的智慧。阿含經說的五蘊和合,假名為"我"可見,五蘊無我皆因五蘊是"不一"、"不常"、"不能主宰"和"變異"的。但也正因為以上的事實,生命才能憑藉因緣和合與因緣的變化而生長、活躍。我們才可以憑轉念改變因緣而改變命運。

最後,是人在世間,心在出世間的世出世間智慧。菩薩身在五濁惡世中也有煩惱,但看待煩惱的心和眾生不一樣;普薩用六度萬行來淬鍊出慈悲智慧,發菩提心悲智雙運,利他願心興起,在人際中磨練永不疲累。如何從五濁惡世,堪忍的娑婆世界轉念修行至彼岸的淨土,了解世間妙有,我們要「借假」修真。原始佛教應用三十七道品、淨土宗用五戒、十善、念佛;禪宗用認識自我、接納自我、肯定自我、消融自我的方式讓眾生由迷人轉成悟人,欲染之心化為清淨之心。

修福是有次第的,實踐的方法也是重要的,培福不一定只侷限在具體的物質施予。利人的一句讚歎話、或為對方忍辱也都是培福。就如師父說跟任何人相處,先考慮自己可以給他人什麼,「菲以自供,是惜福;厚以施人,是培福。」當我們用佛法智慧來種福田,修智慧來放下我執,創造自利利人的情境,就能因利益眾生而得身心自在。

原來聽聞佛法可以那麼輕鬆「自在」,何謂自在?自心清境無礙,處處與佛同在。最後果賢法師以師父的心五四運動來勉勵大家,希望大家從心做起,將佛法生活化,在生活裡修福修慧,得身心自在。

◎文:楊曜臨 20230310
◎圖:楊明勳 20230310

相關圖片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