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🧘修止入定,用觀發慧—花蓮精舍止觀禪二🧘

止觀法門是什麼?止觀禪二和一般禪二有何不同?法鼓山花蓮精舍於9月9日至10日,於果徹法師引領下,為大家解開止觀禪二的迷霧。這是一場解行並重的二日禪練習,也是難得可以帶筆和紙書寫紀錄的禪修體驗。本次學員分別來自台北、花蓮與其他友道場共61人參與。
首日於二樓法堂進行”解門”課程。果徹法師以次第分明的講義詳細解釋:『止』和『觀』分別的意義、『止』的作用與層次、如何使用『止於一境』的方法、如何判斷是否『止於一』。
果徹法師說,『止』的意義為:
1、將心從『有心』變為『無心』
2、將『散心』轉變為『定』。
『止』的層次,前方便是放鬆身心,著手處則是收心、攝心、安心,之後進入集中心、統一心,最終達到無心的階段。到達無心的境界,念念分明,心中自然會產生大悲心與智慧心,達到悲智雙全。
而如何使用方法達到『止於一境』呢? 果徹法師述:初學者可以用”體驗呼吸”的方法來練習:
1、知道在用方法,念念曉得這是我在呼吸。
2、清楚所緣境,呼吸的感受我很清楚。
3、不起情緒,能分辨痛但沒有情緒,好的不貪著,壞的不討厭。
4、不斷回到方法,鍥而不捨的回到呼吸。
要安住一境,不能不斷換方法,否則心容易散亂。『觀』的意義則是清楚、明察、覺察,隨時知道身心在什麼狀況。『止』的方法必須用『觀』為輔助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,有念頭沒關係,知道有念頭,知道用方法,時時將心收回來攝心安心而達到止於一境。
第二日學員們於三樓佛堂進行”行門”的實際止觀禪修體驗。常空法師先帶領大眾以八式動禪放鬆身心。接著進行止觀禪坐。於上坐前,果徹法師慈悲教導大家如何發願。果徹法師說她每天都以華嚴經淨行品中的『正身端坐,當願眾生,坐菩提座,心無所著』四句話來發願。希望自己發起大悲心、菩提心、出離心,而達到不為自己求安樂,但願眾生得離苦的目標。她期勉大家也可以朝這個方向發願,利益眾生。
在坐禪、拜佛禪、吃飯禪、臥禪後,則是令人震撼的經行體驗。首先大家以自然經行的速度,漫無目的放鬆走著。接著放慢速度進行收攝身心的慢步經行,法師請大家將注意力放在腳掌的起落、與地板接觸的感覺、膝蓋小腿鬆緊變化的感覺。正當心很安住時,法師請大家慢慢加快速度,愈來愈快愈來愈快,快快快,大家在法師引領下快跑了起來,跑跑跑,跑到忘掉心中的煩惱妄念,只知道自己在不斷的跑著,沒有煩惱的跑著。突然,香板落地,法師大喝一聲『停』。萬馬奔騰的禪堂,空氣瞬間凝結,悄然無聲,只剩下無法控制的沈重喘息聲。當下立即明白何謂自然呼吸。
大堂分享時,友道場的學員全體起立問訊,頂禮果徹法師與常空法師。由於他們的道場目前沒有禪法和禪堂可以修行。因此特別珍惜感謝,法師們接受他們來法鼓山道場共修,還特別為他們進行行前禪坐教導。他們求法若渴的精神,令在場學員動容。二日禪修尾聲,果徹法師仍殷殷叮嚀學員們,需時時為今天點燃的止觀火種加溫加熱,莫使其冷卻。時時謹記,禪在平常日用中,行住坐臥皆是禪,修止入定,用觀起慧。
文/劉馨慈
圖/楊明勳、唐嬋君

相關圖片

TOP